清潔取暖需兼顧舒適經濟可持續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提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政策發布后的首個采暖季即將來臨,面對舒適性和經濟性的雙重需求,清潔取暖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未來補貼政策退出后,用戶是否依然用得起,成為業內關心的問題。
在10日召開的“新華能源清潔取暖研討會”上,北京建筑節能與環境工程協會副會長、中國清潔能源建筑應用技術聯盟秘書長金繼宗表示,結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空氣源熱泵的推廣經驗來看,在改造的過程中,只要堅持正確的技術路線和方向,推廣經過實踐檢驗的產品技術和應用技術是沒問題的。
他同時表示,要把清潔取暖深入推廣下去,需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一是正確選擇適合北方寒冷地區采暖的技術路線和產品;二是要有合理的系統解決方案,有系統的設計依據規范,避免系統匹配設計不合理而導致出現問題;三是房屋保溫要先行;四是建立可靠的售后服務技術平臺來加強管理,同時政府對清潔供暖效果的監控予以一定的支持。
“支付得起的溫度”是北方地區用戶接受新興清潔取暖方式的一個目標,“用的起、用得上”則是清潔取暖的必要條件。當前,為減少散煤燃燒和霧霾天氣,各地在推廣清潔取暖的過程中,都******了一些支持政策,如減免初裝費,用氣、用電價格給予3-5年補貼等。
在這些政策的扶持下,“煤改電”“煤改氣”等方式更為接近燃煤取暖經濟性。但業內人士仍對清潔采暖補貼退出后的經濟性表示出擔憂。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秘書長牛小化表示,清潔采暖領域當前普遍采取的直接對供電、供氣企業進行財政補貼的方式有待商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濤也表示,補貼給地方財政造成壓力,治理速效但不可持續,尤其是對于控煤壓力大、政府財力有限的地方。因此,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是清潔取暖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